2025年10月底以来,A股突破4000点整数关口后,进入了持续的区间震荡。前期领涨的科技板块热度回落,电力、煤炭、银行等高股息红利板块轮动走强,传统消费领域同步回升,叠加部分主题概念的短期炒作,市场资金呈现发散态势。

深入剖析当前市场格局,资金流向、市场结构与基本面的变化共同指向主线切换的必然趋势。从资金再平衡、长期资金偏好、基本面支撑三个维度解析4000点后A股的核心配置逻辑,探寻业绩驱动型行情下的领涨板块。
本轮结构性牛市的核心特征在于居民投资行为变革引发的资金配置重构。与过往主动型基金主导的分散投资模式不同,当前市场资金呈现显著的ETF化特征。ETF入市的资金规模持续增加,已远超此前几轮牛市水平。ETF的被动投资机制加剧了市场分化,指数成分股权重决定资金流向,权重靠前的热门标的吸纳更多ETF资金,中小盘股面临流动性边缘化。主题型ETF的爆发式增长进一步放大行业间的资金失衡,高增长赛道ETF持续获得资金净流入,而传统行业ETF则面临资金净流出压力,形成“热门赛道拥挤、价值板块折价”的极端格局。
资金过度集中导致科技板块呈现显著的拥挤特征。公募基金对TMT板块的持仓比例突破30%,处于历史高位;市场交易结构固化,成交额前1%的公司贡献全市场20%的成交额,头部效应远超2015年和2020年两轮牛市。根据以往规律,当市场微观结构同时具有高拥挤和高估值双重特征时,往往触发调整。当前A股的整体趋势排除了系统性趋势反转可能,宏观经济增速保持稳定,政策面未出现收紧信号,系统性慢牛的基础依然坚实。在此背景下,资金从拥挤赛道向筹码较为疏松、估值处于低位的板块迁徙的概率显著上升。三季报披露进程中,业绩超预期企业的涌现为资金切换提供了优质承接标的。
(网站咨询与信息版权问题处理:wfxxw@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