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出现臭味自来水 居民抢购瓶装水】7月16日,浙江杭州余杭区部分地区出现自来水气味异常。7月17日,针对此次自来水嗅味异常事件,水务客服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应称,初步判断是千岛湖原水水质出现波动,从而导致了自来水嗅味异常,目前相关工作人员正在全力排查、深入了解具体原因。当地不少居民向记者反映,截至17日上午,自来水中的异味依旧十分明显。一位家住余杭区良渚文化村附近的居民对记者说:“那味道简直太难闻了,就类似于死老鼠、烂臭螺蛳的那种恶臭味,而且水看起来还有点发灰。”她回忆起16日晚的经历,满是无奈,“当时我正在洗菜,突然就闻到了那股臭味,恶心得我差点吐出来,没办法,只能放弃做饭了。”为了解决用水问题,她赶忙跑到附近超市购买纯净水应急,结果发现超市里的纯净水被抢购得几乎要缺货了,“还好老板人不错,自己开车去拉了更多的纯净水回来,而且也没有趁机涨价。”她告诉记者,17日她家还是会继续使用纯净水,这两天买水已经花费了约150元。她还了解到,17日上午,有不少居民都跑到附近的崇福山去接山泉水使用。另一位居民也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遭遇,她说在16日8时左右,就发现了自来水有异味,“当时我正在洗手,那股味道一下子就钻进鼻子里了,而且洗了好几遍手,手上的异味还是很难散去。”为了应急,她家也购买了纯净水。
杭州出现臭味自来水 居民抢购瓶装水
截至17日上午,自来水中的异味仍然存在,这让她十分担忧,“我就想知道,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自来水出现这种异味,这水喝了或者用了会不会对人体有伤害啊?”
余杭水务控股集团7月16日深夜公告,当日上午仁和及良渚街道部分区域自来水气味异常,该司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切换水源、冲洗管网。下午1时30分出厂水水质、4时30分主管网恢复正常,末梢支管有“存水”,用户需排放至正常后使用,该司将减免排放“存水”水费。
17日上午,余杭区良渚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称,余杭区相关部门正与水务公司协商,暂不清楚后续是否会有更多补偿措施,街道方面会反馈居**见。街道方面正摸排受影响的小区,后续当地将清洗涉事小区的自来水管道。
从信息透明角度看,事件发生后,居民对异味原因及对人体危害充满担忧。水务客服虽回应系千岛湖原水波动导致嗅味异常,但截至17日上午,仍未明确具体原因。信息的不透明,加剧了居民的不安与恐慌。在信息时代,公众对公共事务的知情权诉求日益强烈。政府及相关部门有责任及时、准确、全面地**息。据相关调查显示,在类似公共事件中,信息及时公开能降低约70%的公众恐慌情绪。此次事件中信息滞后,反映出相关部门在信息发布机制上存在不足,未能充分重视公众的知情权,导致信任危机滋生。
应急处理能力也是此次事件凸显的一大问题。居民反映16日晚就出现异味,17日问题仍未有效解决,且出现瓶装水抢购现象。这表明相关部门在应急响应上不够迅速和高效。有效的应急处理应是在问题出现的第一时间启动预案,迅速排查原因、采取措施保障居民用水安全,并及时调配资源满足居民应急需求。然而,此次事件中,居民只能自行抢购瓶装水或接山泉水,反映出应急体系在物资储备、调配以及多部门协同等方面存在漏洞。
基础设施维护同样不容忽视。街道方面后续将清洗涉事小区自来水管道,这暗示自来水管道可能长期缺乏有效维护。自来水管道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与维护状况直接影响居民用水安全。若平时疏于检查和维护,小问题就可能积累成大隐患。有数据显示,因管道老化、维护不当导致的水质问题占城市水质问题的30%以上。此次“臭水”事件或许就是管道维护缺失的一个警示信号。
当然,有人可能认为这是一次偶然事件,不应过度解读。但从公共治理的长远视角看,偶然背后往往存在必然因素。此次事件为公共治理敲响了警钟,若不重视,类似问题可能再次发生,甚至引发更严重的社会矛盾。
杭州“臭水”事件是公共治理的一面镜子,映照出信息透明、应急处理和基础设施维护等方面的不足。相关部门应以此为契机,完善信息发布机制,提升应急处理能力,加强基础设施维护,切实保障居民的 民生权益,避免类似事件再次上演,让公众生活得更安心、更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