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媒体:取现难办卡烦反诈不应误伤便利 反诈与便利需平衡[推荐]

2025-11-12 22:22:56380

最近,一位律师在银行取款时因为要配合反诈工作被询问私人用途,最终只能放弃取款;一名医生因为手机号可能存在涉诈风险而被停机。澎湃新闻记者实测多家银行发现,部分网点的核实流程超出了合理范围;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电信领域,多地办电话卡需提供工作证明、无犯罪证明、银行流水,流程相当麻烦。

近年来,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持续强化,成为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一环。然而,当防护网越织越密,一些执行层面的做法是否在无形中模糊了必要的边界、造成了“误伤”?反诈的网应当精准撒向犯罪分子、违法账户,而不应轻易困住普通百姓。银行柜员和运营商客服是反诈的第一线,他们应该用警觉性保护用户合法权益,但他们的辛苦和为难也应该被看到。

基层员工不是看不见用户的不满,也不是不关心群众的意见,而是更担心如果轻易放行,最后出现诈骗案到底由谁来负责。“上面”有规定,有人来取款或者来办卡,一定要严防电诈,因此不管是哪个岗位上的工作人员都会严格执行。这种执行越来越严格,说到底是为了“留痕”,万一真的“出事”了,也可以对“上面”有一个交代。

问题的关键可能还是在责任的分配上。一家银行或营业厅各个层级都理应拿出担当,不能把责任都推给基层。在实际工作中,更不能只给一个模糊、暧昧的意见,让基层员工自己去“体会”。工作人员左右为难,畏首畏尾,最后只能让此类“误伤”现象越来越突出。

严防电诈和服务便利绝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公安部提供的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国家反诈中心下发资金预警指令180多万条,紧急拦截涉案资金超过3000亿元,形成了齐抓共管、群防群治的整体合力,有力维护了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以持续高压的态势严厉打击、高度警惕电诈,是必须坚持的工作。

但在确保反诈工作高效开展的同时,也要避免对普通群众的正常生活造成不必要的干扰。这是一道难解的题,但再难也要想办法去解决。具体该怎么做,不能全部交给基层。不管在哪一个层级,都应该设身处地为群众、用户多考虑,用更合理的制度设计为基层多减压。



(网站咨询与信息版权问题处理:wfxxw@foxmail.com)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