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中科院在甘肃武威宣布,2兆瓦的钍基熔盐堆实验堆正式投入运行。中国成为全球首个将钍燃料真正应用于反应堆并实现稳定运行的国家。
这一突破改写了核能领域的国际格局,是中国在高科技领域自主创新的关键一步。钍基熔盐堆的意义在于其技术路径、资源意义、安全水平和国际影响都与传统核电站完全不同。

许多人对核能新技术的第一反应是高风险、大投入且用途有限。然而,钍基熔盐堆的落地却是全球能源技术的重要进展。它不仅是一个“升级版”的核电站,还解决了多个关键问题。

中国铀资源稀缺,每年需要进口大量铀。而钍在中国储量丰富,已探明的钍储量达140万吨,理论上足够14亿人使用几千年。钍基熔盐堆的使用大大增强了中国的能源独立性,解决了长期以来的资源瓶颈问题。

钍基熔盐堆的技术路线彻底改变。传统核电站依赖铀核裂变发电,而钍本身不能直接裂变。但通过中子轰击,钍-232可以转化为可裂变的铀-233,成为核燃料。此外,熔盐堆不需要冷却水,使用氟化盐液体作为燃料和冷却剂,即使在干旱地区也能稳定运行。
(网站咨询与信息版权问题处理:wfxxw@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