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舰为啥是世界最强 电磁弹射突破创新!
关注军事新闻的朋友最近可能都把目光投向了海南三亚那片湛蓝的海域。因为中国的第三艘航空母舰,也是首艘完全自主设计的电磁弹射航母——福建舰,即将正式服役。

6月,福建省政府明确披露福建舰舷号为18,并确认其采用常规动力电磁弹射技术,为全球首创。9月,歼-35、空警-600和歼-15T三型舰载机已成功完成在福建舰的首次电磁弹射起飞和阻拦着舰,验证了系统的适配性。这个“18”数字就像是军舰的“身份证号”,一旦正式喷涂上去,就意味着这艘巨舰已经完成了所有测试和准备工作,只待授旗仪式即可正式加入人民海军的战斗序列。
福建舰最引人瞩目的地方在于它身上那套神秘的“电磁弹射系统”。过去,航母让舰载机起飞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像辽宁舰、山东舰那样依靠甲板前端翘起的“滑跃式甲板”,另一种是像美国航母那样用强大的蒸汽动力或电力弹射飞机。滑跃起飞简单可靠,但限制了飞机的重量,影响作战效率和航程。而弹射起飞,尤其是更先进的电磁弹射,效率要高得多。长期以来,电磁弹射技术被视为只有核动力航母才能实现,因为需要巨大的能量供应。然而,马伟明院士带领的团队自主研发成功了“中压直流供电技术”,使常规动力航母也能配备最先进的电磁弹射系统。从海试情况看,这套系统表现得相当稳定,实现了看似不可能的技术突破。

这次福建舰即将配属的舰载机包括两架歼-35、两架歼-15T(弹射型)、两架空警-600和两架直升机。这个配置涵盖了制空、对海对地攻击、预警指挥、搜救反潜等所有关键任务模块。这意味着福建舰从服役第一天起就具备了一套完整、立体的攻防体系,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成熟作战平台。

福建舰的入列不仅仅是多了一艘船那么简单。它的到来让中国海军正式迈入“三航母时代”。在此之前,我们有两艘航母,但它们需要定期维护、保养和训练,很难保证任何时候都有一艘处于战备状态。有了福建舰后,三艘航母可以形成一个理想的“轮班”机制:一艘在前沿部署,一艘在后方进行训练,另一艘则在船厂进行定期大修和维护。这样就能确保365天至少有一个航母战斗群在关键海域保持存在,实现“全天候战备”。
(网站咨询与信息版权问题处理:wfxxw@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