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1月5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就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的合法性举行听证会。诉讼的核心问题涉及特朗普政府依据1977年《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对贸易伙伴设立10%的“最低基准关税”,并对某些贸易伙伴征收更高关税等。口头辩论持续了两个半小时左右,根据最高法院的运作程序,最终裁决可能还需要数周甚至数月。

在正式裁决结果出来前,各方已经准备了一些应对策略。如果最高法院维持下级法院判决,特朗普政府可能会申请暂缓执行裁决,以争取政策调整时间。历史上,最高法院曾批准过涉及重大经济利益案件的暂缓执行。此外,特朗普政府可能寻找替代性的法律依据,如转向1962年《贸易扩展法》的232条款或其他法律工具,来维持钢、铝、汽车等行业性关税。

政治和外交层面也可能采取行动,包括通过社交媒体宣称关税是保护美国工人的必要措施,批评司法干预行政权。特朗普政府还可能与欧盟、日本等贸易伙伴进行谈判,加速协商临时协议,以缓解国际国内压力。

美国国会也在尝试制衡总统权力,例如10月份参议院以51票对47票通过决议,试图终止特朗普根据《国际紧急经济权利法》实施的全球普适性关税。尽管这一决议未必能形成真正的约束,但它表达了立场,希望影响最高法院对重大问题原则的适用,要求总统在缺乏国会明确授权时不得行使重大经济权力。未来,国会可能还会将此类决议写入年度拨款法案和国防授权法,间接和直接地约束总统。
无论最高法院最终裁决如何,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难以完全消失,因为它构建了一套多法律依据的体系。这次裁决更核心的意义在于界定美国总统行政权力的边界,并决定未来美国经济贸易政策的灵活性和走向。裁决结果将深刻影响美国行政权边界、全球贸易规则及国际政治经济格局。
(网站咨询与信息版权问题处理:wfxxw@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