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稍等一下,马上进入‘服务区’。”最近,成都温江的蛋烘糕摊主彭建军火了,他便常跟等候已久的顾客说这句话。凭借“洁癖式”操作与亲民价格,他被网友亲切称作“蛋烘糕主理人”。彭建军每天下午5点左右出摊,出餐前他会反复擦拭“服务区”,确保角落干净整洁;制作中若接触其他物品,也会用七步洗手法仔细洗手,整套动作行云流水。
10月14日,成都“蛋烘糕主理人”彭建军为食客制作蛋烘糕。陈选斌 摄
“来都来了,等了这么久,总得尝一口才甘心。”食客吴女士笑着说。此前她听本地朋友推荐过,特意错开国庆高峰专程赶来,没想到这一等就是3个多小时。和她一样执着的食客不在少数:宜宾来的郭女士下午2点多到摊位后,即便4小时过去仍在队伍里耐心等候,时不时举起相机记录队伍全貌;市民赵先生下午4点赶来时,队伍已蜿蜒排开,他望着前头的人群估算,要到晚上七八点才能解馋,“早知道该更早来,这么火肯定有道理,就想尝尝到底值不值”。
这份“值得”,就藏在食客们看得见的细节里。“我吃了很多年了,每次来都见他把摊位收拾得亮亮堂堂的。”老食客王先生手里提着刚做好的蛋烘糕,语气里满是认可,“刚看到他做完一份,立马就擦了模具边缘,连溅出来的一点面糊都没放过”。在大学生黄女士眼中,这家小摊的吸引力不仅在于“离学校近、性价比高”,更在于摊主对卫生的重视,这种用心,让人吃的时候能感受到满满的情绪价值。
10月14日,彭建军出摊后为排队已久的顾客放置小板凳。陈选斌 摄
(网站咨询与信息版权问题处理:wfxxw@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