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徐世海而言,2020年5月失去儿子浩宇的痛楚远不止于悲痛本身。前一天晚上还为他倒茶、洗衣、拖地的孩子,为何会毫无征兆地选择永别?这个无解的问题驱使他打开了儿子的QQ,走进了一个令人心碎的数字世界——“约死群”。

在这个隐匿于网络角落的灰色空间里,死亡被包装成各种隐晦的暗语:烧炭成了“烧烤”,跳楼变为“蹦迪”,轻生被美化为“重启人生”。这些本该充满活力的青少年,在虚拟世界中相约赴死,而屏幕另一端有时还潜伏着教唆死亡的恶魔。

面对这片精神的荒原,徐世海没有沉溺于悲伤。他选择潜入其中,伪装成需要帮助的人,开始了一场孤独而坚定的“网络救生”行动。几年来,他的手机24小时开机,睡觉时也放在枕边,只为了不错过任何一条可能的求救信息。当他一天内连续收到三个孩子准备轻生的消息时,这位硬汉抱着朋友在地上痛哭——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
“希望孩子们都能像野草一样坚强。”徐世海的这句话道出了他最深切的期盼。他不求孩子们成为温室里的花朵,只愿他们具备野草般的生命力,无论在怎样的困境中都能找到生长的缝隙。这份朴素而深刻的信念支撑着他在无数个深夜里,用温暖的对话对抗冰冷的死亡诱惑。
徐世海的故事感动了演员黄志忠,最终被搬上银幕,取名《向光花盛开》。这个名字恰如其分——徐世海正是在最黑暗的土壤里执着播种希望的人。然而,我们不应仅仅将这个故事视为个体的英雄史诗。它的真正价值在于揭示了当代青少年心理健康支持体系的不足之处。
(网站咨询与信息版权问题处理:wfxxw@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