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群体智能会成为自动驾驶的未来吗 车对车交流提升安全与效率[推荐]

2025-09-20 22:45:12910

在自动驾驶的发展过程中,人们最常提到的是“单车智能”。这意味着车辆依靠自己的摄像头、雷达、算法和算力去感知环境、做出决策、完成驾驶。然而,单车智能存在局限性,如传感器盲区和算法延迟等问题,使得一些交通场景无法处理。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成熟,是否可以探索“群体智能”来补充单车智能的不足?群体智能指的是让车辆之间通过通信互相交换信息,像一个团队一样协作,以提高道路安全和效率。这与车路协同不同,车路协同强调车辆和道路基础设施的配合,而群体智能的重点是车与车之间的交流。

单车感知与决策已经能覆盖绝大多数常见驾驶场景,但在某些边界情况下,单靠一辆车难以处理。例如,当大型车辆挡住了前方视线或弯道外发生障碍时,依靠摄像头和雷达往往来不及做出平滑反应。车对车群体智能的价值在于信息互补,邻车可以把自己观测到的关键信息或短期意图发送出去,接收方把这些外来信息纳入决策,从而在更早时刻完成风险评估与动作规划。这样既能降低追尾与急刹的概率,也能在合流、并线、编队等场景中减少不必要的刹车,提升路段通行效率。

这种协同并不意味着放弃单车的独立性,而是在单车能独立安全行驶的前提下作为“加分项”存在。设计时必须保证在通信不可用或信息不可信时,车辆能够自动切回保守的单车策略,优先保证安全。群体智能短期内可以提升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性,长期来看还能改善交通效率。

实现群体智能需要的技术基础包括通信、定位与时间同步、感知共享以及决策与控制层。通信是群体协同的神经干线,要求低时延和高可靠性。现有实践通常结合短距直连和蜂窝网络,短距直连适合传输紧急消息与高频位置广播,而蜂窝网络则适用于跨区域协调与低频大数据同步。定位与时间同步决定了群体协同的空间和时间精度,需采用多传感器融合方式以获得稳健的位姿估计。感知共享要求语义化与轻量化,每辆车先做本地感知与目标跟踪,再把结果抽象为结构化的对象列表和短期轨迹预测,然后广播给邻车。决策与控制层则涉及分布式方法和预约机制,确保车队中的微小扰动不会被放大传递,避免连锁刹车。



(网站咨询与信息版权问题处理:wfxxw@foxmail.com)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