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冰雪女王的时尚跨界:从雪板到T台的破界之旅
此次拍摄是谷爱凌继冬奥会三金、斯坦福学霸、LV全球代言人后,又一次打破公众认知的跨界尝试。她身着Norma Kamali设计的红色连体泳衣,灵感源自经典美剧《海滩救护队》,在泳池边轻抚金发的造型被《体育画报》官方评价为“将滑雪场上的爆发力转化为镜头前的张力”。另一套Always on Holiday白色镂空泳装,则通过剪裁凸显肩部训练痕迹与大腿肌肉线条,刻意保留的“不完美”真实感,恰好对抗了社交媒体时代的过度修图风潮。
拍摄间隙,谷爱凌利用化妆时间撰写牛津大学量子物理课程论文的视频流出,进一步强化了“学霸运动员”的复合形象。这位同时攻读斯坦福与牛津学位的“双牛校”才女,在采访中笑称:“我的日程表永远留着空白,那是给滑雪和学习的‘不可侵犯时间’”。这种“时间管理大师”的人设,让网友感叹:“她的人生就像开了挂!”
二、争议与突破:肌肉线条背后的性别议题
尽管多数网友盛赞其“自信炸裂”,但争议声浪同样刺耳。部分媒体用“发育过猛”形容其身材变化,暗含对女性身体的规训逻辑;更有声音指责“奥运冠军拍泳装过于张扬”,暴露出社会对女性运动员的双重标准——当谷爱凌在雪场上完成1620度转体时,她是“天才少女”;但当她以同样姿态展示身体时,却遭遇道德审判。
面对争议,谷爱凌在特辑访谈中直言:“我曾是滑雪队里唯一的女孩,如今站在这里,想让世界看到——女性无需被定义。”她公开谈论饮食管理、力量训练,甚至在社交媒体分享健身视频,将身体塑造视为自我掌控的象征而非缺陷。这种态度赢得《体育画报》主编MJ Day的力挺:“她代表着下一代全明星阵容,勇于挑战刻板印象,激励年轻女孩将自己想象成未来的运动员和领导者。”
三、商业价值飙升:2亿代言费背后的时代符号
此次跨界直接推动谷爱凌商业价值攀升。据业内人士透露,其2025年代言费已达2亿元人民币,合作品牌涵盖路易威登、蒂芙尼、TCL等20余个国际头部企业。特辑发布后,她身着的红色泳衣同款在电商平台销量暴涨300%,连训练时佩戴的滑雪护腕也被粉丝抢购一空,形成独特的“谷爱凌效应”。
更具深意的是,谷爱凌的亮相被外媒视为“对中国市场的战略性重视”。此前仅有姚明等极少数中国运动员登上《体育画报》非泳装版面,而她作为首位冰雪项目运动员的突破,被《The Spun》评价为“为亚洲运动员开辟了时尚话语新阵地”。这种文化输出的意义,远超时尚本身——她用肌肉线条和小麦肤色,重新定义了Z世代的审美标准。
四、舆论场的撕裂与共鸣:健康美VS传统规训
在百度热榜评论区,网友观点呈现鲜明对立:
•力挺派:“这才是女性力量的正确打开方式!”“谷爱凌的肌肉比那些P图网红真实一万倍!”
•质疑派:“运动员就该专注训练,搞这些花里胡哨的干嘛?”“穿成这样,和那些网红有什么区别?”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田径运动员夏思凝、铁人三项选手阿爽等体育界女性纷纷声援。夏思凝转发相关报道并配文:“当我们穿着比赛服被骂‘露骨’时,谷爱凌的大片让我看到了突破的希望”。这种跨项目的共鸣,让事件超越个人层面,成为一场关于女性身体自主权的公共讨论。
五、未来展望:从时尚宠儿到冰雪传奇的双向奔赴
完成拍摄后,谷爱凌已全身心投入2026年米兰冬奥会备战。她在采访中透露,正在尝试“1800度转体”这一历史级难度动作:“滑雪始终是我的根基,时尚只是让更多人看到滑雪魅力的窗口”。与此同时,她担任美国盐湖城冬奥申奥大使的身份,亦凸显体育外交的国际化角色。
正如《Vogue》主编安娜·温图尔的评价:“谷爱凌重新定义了运动员的时尚表达——不是花瓶式的点缀,而是带着雪痕的力量之美。”从雪板到T台,这位21岁的女孩用行动证明:成功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而是可以同时握住滑雪杖与时尚杂志的双手。当她甩动金发凝视镜头时,那不仅是个人风格的展示,更是一个时代对传统规训的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