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学者谈美关税战:特朗普色厉内荏 关税战打了个寂寞[推荐]

2025-05-15990

5月12日,中美在日内瓦进行经贸会谈并发布联合声明,宣布从5月14日起,双方将此前超过100%的关税同步降低到10%。这意味着特朗普政府发起的“关税战”并未取得预期效果。

对中国来说,这是一次重要的胜利。2025年,特朗普第二次入主白宫后,以所谓“对等关税”为武器,掀起了一场波及全球的贸易争端。然而,在中国等国的坚定反击下,这场看似声势浩大的关税战最终沦为一场自我消耗的闹剧。

特朗普的“关税战”本质上是一场“经济自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显示,美国2025年一季度GDP环比萎缩了0.3%,其中净出口拖累经济增长高达4.83个百分点。摩根大通预测,美国未来一年陷入经济衰退的概率升至60%以上。

巨额关税推高进口成本后,美国企业被迫将压力转嫁给消费者。例如,福特汽车因墨西哥产车型关税提高宣布涨价2000美元,食品和日用品价格飙升也让低收入家庭不堪重负。耶鲁大学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指出,美国贸易逆差的根源在于国内储蓄率过低,而非他国不公平竞争。然而,特朗普选择用关税掩盖结构性矛盾,结果导致制造业未因保护而振兴,反而因供应链断裂加速空心化。

关税战在美国国内也引发了空前撕裂。共和党内部因各州利益受损出现裂痕,马斯克、前副总统彭斯等核心人物公开批评政策破坏经济基本盘。加州州长加文·纽森痛斥关税惩罚美国家庭,导致学校用品短缺、节日玩具断供。民意调查显示,超半数美国人担忧物价上涨,77%认为电子产品将大幅涨价。

即便是特朗普曾倚重的“铁锈地带”蓝领工人,也因下游产业萎缩面临失业风险。哈佛大学研究显示,钢铝关税虽创造1000个岗位,却导致其他行业流失7.5万个就业。

特朗普的“关税狂躁”暴露了美国霸权衰落的深层焦虑。其政策核心并非解决贸易失衡,而是企图通过经济胁迫遏制中国崛起。哈佛学者格雷厄姆·艾利森指出,美国试图将中国GDP压制在自身30%以下的“舒适区”。这种零和思维注定失败。中国通过扩大内需、深化与东盟及欧盟合作,逐步摆脱对美出口的依赖,而美国企业却可能失去中国市场的庞大利润。更讽刺的是,美元霸权正因关税战加速瓦解——黄金价格飙升、美债遭抛售,美元资产的吸引力被削弱。

如今,美国国债规模突破36万亿美元,年利息支出高达1.6万亿美元,关税战进一步推高通胀和债务违约风险。若特朗普继续执迷于所谓“交易艺术”,美国恐将重演“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悲剧。

全球化背景下,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当“美国优先”蜕变为“美国独霸”,霸权主义的傲慢终将反噬自身。这场闹剧留给世界深刻的启示:唯有坚持多边主义、深化互利合作,才能跨越发展鸿沟。对于美国而言,放下关税大棒、回归理性对话、找准自身站位,或许才是摆脱“中国崛起焦虑”的唯一出路。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