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指标“冷热交织” 考验中国调控“火候”【微发信息网】
行业资讯
经济指标“冷热交织” 考验中国调控“火候”
2013-12-10  浏览:10
 中新社北京12月10日电 题:经济指标“冷热交织”考验中国调控“火候”

  中新社记者 周锐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开幕同一天,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了11月份多个经济数据。经济指标间冷热不均的局面,验证了中共高层作出的“形势错综复杂”的判断,也给本次会议的总体部署以及未来调控“火候”的把握提出了挑战。

  2013年11月份,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3.7%。增速创出年内新高。但与此同时,投资却表现疲软,1-11月份,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名义增长19.9%,增速创出年内的新低。

  对于投资和消费“一冷一热”,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指出,这主要是受到季节性波动的影响。

  赵锡军表示,临近年关,受季节因素影响,消费往往会出现上升,而投资则会出现放缓,“临近年末,除非特殊原因,一般大型工程均以收尾为主,新项目开始的比较少”。此外,银行在上半年放款一般多过下半年,这导致投资增速在下半年往往出现下滑。

  相比于投资和消费的“冷热不均”,中国经济增长的另一驾“马车”的“冷热不明”也干扰了各方对中国经济走势的研判。

  中国海关部门稍早时候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中国出口总值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2.7%,历史上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

  不过,当月对港贸易较高的增长水平让业内怀疑,不少虚假贸易通过香港来完成,这导致出口数据存在水分。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就明确表示,这样的数据不足以作为判断基础。

  虽然“三驾马车”的表现让一些市场人士感到困惑,但牛犁指出,从生产的角度来看,中国经济基本面还是较为稳固的。

  2013年11月份,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10.0%,比10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

  牛犁分析说,在去年基数较高的情况下,中国工业能够维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已经是可圈可点,这得益于今年以来官方出台的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综合举措。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也认为一些经济指标的遇冷不应该引起大惊小怪。他告诉中新社记者,从“底线管理”角度来讲,中国的就业和对CPI的控制都是不错的,“值得关注的是居民收入增长不够理想”。

  事实上,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前提出要“把改革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后,已有专家预测在本次经济工作会议上,改革将取代增速成为最为核心的议题。中国料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虽然2014年中国宏观政策取向极可能与今年保持一致,但同样存在于金融领域的“冷热不均”也让政策的具体执行面临挑战。

  数据显示,10月末,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4.3%,高于央行年初设定的全年13%的增速控制目标。但与此同时,无论是地方平台“找钱”、中小企业融资还是老百姓买房,都存在资金难题。

  牛犁表示,一方面是资金紧张和货币供应量增速高企的“一冷一热”,另一方面是伴随着贸易虚增的套利热钱涌入,中国短期内难以对利率甚至于存款准备金率进行调整,货币政策将处于一种“比较难受的状态”。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