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美抢食医改蛋糕 全产业链扩张面临政策风险【微发信息网】
财经资讯
康美抢食医改蛋糕 全产业链扩张面临政策风险
2014-02-24  浏览:4
  中国经济网北京2月24日讯(记者 臧允浩)从自建康美医院到收购公立医院,再到如今的药房托管,康美药业为打造其全产业链战略中的最后一环——医院终端而不遗余力。

  2007年底,康美药业宣布投建普宁康美医院,但直到2013年才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而公开资料显示,这家医院目前的投入已超出预算。

  不过,从去年开始,借助医改东风康美药业转而将目光投向公立医院,一并收购了梅河口市妇幼保健院、友谊医院、中医院。而日前康美药业将收购通化县人民医院和通化县中医院一事也几乎板上钉钉。

  进入2014年,雄心勃勃的康美药业又马不停蹄的拿下广东、吉林、辽宁三省80余家医疗机构的药房托管业务。

  据悉,药房业务是名副其实的“肥差”,曾一度是医院的最大收入来源,并且垄断了国内80%以上的医药流通业务,这部分业务额约高达8000亿元。

  一位不愿具名的医药行业人士表示,“康美近期举动加速了其产业链扩张进程,但不容忽视的是,康美之所以能顺风顺水大行其道,将触角深入医院,更多的是借助政策东风。而在与民生攸关的医药领域,医改尚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这些政策可能还会不断调整和完善,因此对托管药企而言仍存在风险”。

  不约而同的是,在光大证券日前的一份研报中,虽然仍维持康美盈利预测,但也将“药房托管受到政策影响”视为康美药业的一项风险。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资深媒体人郭云沛则认为,药房托管并不能真正解决“以药养医”问题,这只是一个时代阶段性的产物,注定不能长久。

  那么,如果真有风险兑现的一天,康美药业该会何去何从呢?对此,中国经济网记者致电康美药业,对方表示无法解答相关问题。

  从自建医院到托管药房

  康美药业针对下游医院终端市场的跑马圈地,其实由来已久。

  早在2007年底,康美药业就宣布投资建设普宁康美医院,但出师不利的是,直到2013年6月19日,普宁康美医院才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对此康美药业曾乐观的表示,“普宁康美建成后预计年收入为3亿元,年利润总额为1.23亿元。”然而,对于普宁康美是否能达到预期收入,业内也有不少质疑之声。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3年三季度末,普宁康美医院工程已累计投入8.56亿元,较此前预算的投入6亿元已超出42%。有业内人士认为,时隔6年才试业,且投入金额严重超标,普宁康美能否达到预期并不明了。

  但随着2013年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释放出的政策信号,敏锐的康美药业开始将目光转向背靠大树好乘凉的公立医院。

  2013年11月5日,康美药业发布公告称,公司与梅河口市人民政府签订了《医疗产业战略合作框架意向书》,康美药业将整体收购梅河口市妇幼保健院、友谊医院、中医院,后续还将对这3家医院在基建、科室建设、设备购置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投入至少5亿元。

  2014年1月16日,康美药业发布公告称,公司与通化县人民政府签订了《医疗产业战略合作框架意向书》,将对通化县人民医院和通化县中医院进行整体收购。收购后,通化县人民政府将会对医院进行专项资金扶持。

  不过,收购医院并非尽是利好。有业内人士认为,在药企在介入医院领域的时候,仍将面临众多博弈,特别是政策方面的不确定性。完成投资收购之后,医院管理经验和人才的缺乏以及投资回报周期较长都是值得注意的问题。”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郭凡礼也指出,“公立医院运作程序复杂,政策及机制影响力大,在政府财政支持下不需要承担自负盈亏的风险,但收益率也难以达到高位。”

  然而,康美药业并没有因为政策风险而退缩。相反,近期的康美药业又以更大的动作介入到药房托管业务中。

  1月31日、2月8日和2月11日,康美药业先后披露已托管广东惠来、普宁和吉林通化三批共55家医院的药房。

  2月11日晚间,康美药业再次发布公告称,公司与辽宁中医药大学、本溪市人民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将托管辽宁中医药大学直属的4家和辽宁省中医医疗集团所属的22家医院的中医药房。

  不难看出,康美药业此次介入药房托管的热度和效率远高于此前的自建医院和收购医院。

  一位医药人士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无论收购医院还是托管药房,都是康美药业加大下游医院布局的重要战略,这也是其奉行的全产业链模式的重要一环,但显然,药房托管的成本和风险都要小于自建医院或收购医院,而且药房托管的获利更直接,也更能发挥康美作为药企的优势”。

  “但这其中也暗含政策风险,在如今与民生攸关的医药领域,医改仍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政策仍然处于完善和改进过程。过分依赖政策优惠而进入医院领域的药企,有很多看不到的风险”,上述业内人士说道。

  无论如何,医院终端都是摆在康美全产业链模式进程中的最后一关。要知道,在康美药业的战略布局中有一套成熟的全产业链模式,即上游整合药材资源,中游链接产地加工和贸易,下游借道药店、医院终端。从2009到2010 年康美开始上游、中游的产业链布局,目前已进入收获期。从2013年以来,康美开始小规模的医院收购和大规模的药房托管,试图打通其产业链的最后一个环节——医院终端。

  剑指下游或另有隐情

  在康美药业频频发力下游,收购医院、托管药房的壮举背后,其实是药材贸易衰落的冰冷现实。

  早在康美药业披露2011年报之际,中金研报就指出“药材贸易毛利下降是长期趋势”。根据中金前期中药材交易市场草根调研结果,未来两年药材价格仍将处于缓慢下降的通道之中,因此未来公司药材贸易毛利下降将是长期趋势。

  这并非空穴来风,尽管康美药业的营业收入仍然在大幅增长,然而净利润的增幅却没有相应跟上。2012年,康美药业医药板块毛利率为24.92%,比2011年下降5.28个百分点;而2011年康美药业中药产品毛利下滑9.57个百分点,净利润呈现逐年下滑的趋势。

  药材贸易的大不如前,或许正是推动康美药业发力下游产业链的原动力之一。而在药材产业的下游,医院无疑是一块康美药业垂涎已久的肥肉。

  在国内药品销售渠道中,医院占据的份额极大,也正因如此,药品制造企业都渴望打通医院渠道。

  一位医药业内人士表示:“在国内药品销售市场上,医院占据了80%的份额,对制药企业而言,医院这一渠道显然关系着其命脉。而药企现在面临着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下游药品价格涨不上去的双重压力,急于寻找新的利润来源。”

  “药材贸易近年来一直走低,未来两年药材价格仍将处于缓慢下降的通道之中,药材贸易毛利下降将是长期趋势。药企投资医院的另一因素在于,后者以每年30%左右的利润率上涨,这对上市公司而言,无疑颇具诱惑力”,上述业内人士称。

  此前,中证网也曾引用分析师言论表示,康美之所以急于扩展上下游产业链,原因在于药企面临药品毛利率连年下降的困境,急需寻找新的利润来源。

  而政策的优惠无疑正中康美下怀,为其发力下游医院市场打开了一扇窗口。

  2013年10月14日,国务院公布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显示,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已经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并力争202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意见指出,支持民营资本投资医疗服务业,并加快落实对非公立医疗机构和公立医疗机构在市场准入、社会保险定点、重点专科建设、职称评定、学术地位、等级评审、技术准入等方面同等对待的政策。

  至于目前炙手可热的“药房托管潮”,则被卫生主管部门认为是公立医院改革的一大趋势,公立医院的药房托管业务已成为各家医药企业扩大业务的突破口。

  医改中的争议角色

  在医改大潮中,康美药业这样的行业翘楚自然是不可或缺的角色,但同时它也是医改蛋糕的分食者。近期康美药业跑马圈地一样的药房托管运动,让其本就复杂的角色更富争议性。

  有分析师指出,通过康美药业与通化市政府的签订的药房托管合作协议协议可以看出“政府正出手调配资源,谁与政府关系好、就能获取资源”,这否定了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

  国信证券也曾分析指出,“康美药业在整合中药材一体化产业链的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社会与政府资源,为公司参与公立医院改革创造众多机会”。

  此言非虚,在康美涉足药房托管的地区中,广东普宁是康美的总部所在地,而吉林通化则与康美属于老交情。早在2009年,康美药业就与通化市签订合作协议。依据协议,双方将在人参、中药材、医药资源整合、产业基地建设、医药物流、品牌创建、高新技术和研发创新等重点领域进行全面合作。

  除此之外,医药托管能否推动医改进程也是舆论争议所在。

  在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高级医药合伙人史立臣看来,康美药业进行药房托管只是药房的经营形式和管理主体发生了转移,而此过程中,医院、政府和药企都会获得相应的利益,如医院从药企托管药房获得利润的真实比例,肯定会远高于原来的药品加成。药房托管形式仅仅是在药的管理形式上做文章,并不涉及医改的根本,只不过是医院获取利益途径更为安全而已。

  著名卫生经济学家、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胡善联教授也认为,康美药业药房托管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以药养医的问题,因为目前医院并没有与药房完全独立。而在药品需求目录、采购环节的腐败有可能更严重。同时,药房托管后就变成了社会性质的零售药店,随之增加的税收难以将药价真正降下来。

  广东省卫计委副主任廖新波则认为“药房托管是披着羊皮的狼”,药房托管只是药房的管理者改变了而已,并没有真正地“医药分开”,而且托管方就只有一家医药公司,一对一、一对多的模式造成托管方一家独大,绝对的垄断导致绝对的腐败。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资深媒体人郭云沛同样也不认可药房托管模式,“这一政策不可能真正切断药房与医院之间的利益链条,相反还会形成药企与医院之间的新利益链,受害的还是病人。托管药企可能会在短期内旱涝保收,但这一政策不可能长久”。

  无论如何,药房托管依然是当下医改布局中的重要一步,更是各大药企竞相争食的一块肥肉。据统计,除了康美药业外,上海医药、华润医药、南京医药、九州通、白云山、嘉事堂、康美药业、国药控股等多家医药流通企业也已挺进药房托管业务。

  “与那些大型国有药企相比,康美药业可能只是这出戏中的一个小角色。从目前来看,它所染指的医院多是二三线城市的中小医院,规模很有限,康美药业前方依然有一扇玻璃门”,上述不愿具名的医药行业人士称。

发表评论
0评